返回主页     
     
 
 
   
第四版
3上一版      
· 完美的缺憾
· 数码时代
· 动物的人生哲理故事
· 争 取
· 世界是我们的
 
下一篇4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还原        

完美的缺憾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
■  朱音
  出生于1932年的美国作家希尔弗斯坦的传世经典《失落的一角》受到中外读者的喜爱,跨越国界被译成3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超过1.8亿册。如果一定要给一个原因,我想借用阎崇年老师的一句话来解释,十分贴切:因为每一位读者都沉浸在了“读我”的状态中,作品与书产生了共鸣。
  书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个圆缺了一角,它一边唱着歌一边寻找。有的一角太大,有的又太小,它飘洋过海,历经风吹雨打,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最合适的那一角,它们组成了完整的圆。一般小说或者电影情节到这里结束通常被称之为“大圆满”。但是这个故事仍在继续,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歌唱,所以它轻轻放下已经寻到的一角,又独自上路继续它寻找的征途……因为它留恋寻找中的快乐。
  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绘本,发现与其他绘本不同之处在于三分钟的内容,却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放慢了阅读的节奏而细细体会起来。所以它可能是你最快读完的一本书,但恐怕也是得花上一辈子咀嚼的一本书。
  绘本用黑白两种颜色,简洁有味的线条和文字,构想了一个令人无限遐想的丰富空间。这个故事打动我的不是画,而是惊叹地发现人生哲理原来可以如此简单巧妙地表述,胜似一首富有张力的诗。
  圆在成长,犹如自身的成长一样,一开始想法总是很傻很天真,而在历经失落、跌倒、爬起、重新开始征途后,自身的变化不断映射出了成熟。仿佛那不再是一个圆,而是一段真实的人生。因为“黑色”某些时候是负面的代名词,所以我把“黑”当做内心永远存在的一种“缺憾”,而“白”象征着“纯洁、美好”,在这里恰巧是自以为值得去追寻、无论多么辛苦都要达到的“完美”。
  事实上,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在寻找这种“黑”与“白”,不管是大的人生规划还是小到柴米油盐酱醋的芝麻事,虽说大部分成年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是不可能完美的,生活是存在缺陷的,然而总有那么一股劲在提醒着要抹去这个“黑”的阴影。妄想用“白”取代“黑”,仿佛找到了“白”就能填补自己的“黑”,就会得到满满的幸福和完美。
  我们实在无需去讨论留守 “黑”或追求“白”的对与错,因为“缺憾”和“完美”两者本身是一对作用力,或者说矛盾体,深究起来这是一个哲理层面的东西。
  《失落的一角》给我的收获就是明白在追求“白”的途中可以尽情享受寻找的无尽快乐,犹如“圆在路上会开心地唱歌,会在太阳底下暴晒一顿,有时还会淋一场冰凉的雨。”但这又何妨,因为一切最终都会被阳光温暖。缺一角的圆,“虽然滚不快,但是虫子跟它说话,它能闻花香,能和甲虫赛跑。”犹如我们在追寻的路上,你会看到新的风景,认识新的事物,结识新的朋友。把生命的“缺憾”看作是努力的空间,无形中提升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心态,对不能达到的“完美”也渐渐有所释怀。
  所以这是一本没有答案的绘本,也是一本有着无穷个答案的绘本。
  读完后,我会想希尔弗斯坦是在告诉我们要珍惜追求目标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快乐吗?那为什么找到那缺失的一角之后又放下,重新开始找寻的征程,既然找到也并不意味着完美又何必再去找?是仅仅为了享受那个过程吗?大胆用了5个字“完美的缺憾”来定义自己的感悟。
  生活亦如此,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取决于你看风景的心情。所有的选择,只有自己权衡当下的得失才能做出决定,有得亦有失,“黑”“白”相间,这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生活——“完美的缺憾”。

作者: 升华集团
下一篇4  
      
Copright (C) 2000-2009 版权所有 升华集团 | 技术支持 南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