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第三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 为劳动者们点赞
· 沈玉林:身上担子不轻
· 姚燕芬:当好生产的“眼睛”
· 何碧华:让每张板合格跨出厂门
· 程安明:不畏艰苦,甘当“老黄牛”
· 沈建丽:仓管工作没有捷径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还原        

沈玉林:身上担子不轻

      升华拜克莱福二部是升华的发源地,也是升华制造业的“阵地前沿”,这里仍有许多升华“开天辟地”就已进厂工作的老员工。1992年进厂,现担任莱福二部浓缩干燥车间主任的沈玉林,也称得上是一名老“升华”。
  起初,他被分配到发酵辅助车间当粉碎操作工,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从那时起就溢于言表。每当粉碎机开机前,他都会对设备做一番全面细致的“诊断性”检查,查看所有固件、运转件以及连接件,验明设备已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后,再按操作程序开机生产。
  早年,粉碎机性能不稳定,开机振动大、轴承易损坏、上料易堵塞……这些现在极少出现的毛病在当时可谓司空见惯。
  想要克服这些难题,沈玉林唯有依靠紧盯设备运转的“笨办法”,一旦发现设备运转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查或修理。
  有一次,他发现粉碎机轴承温度过高,他及时停机检查,发现轴承两个底座因长时间运转振动冲击造成高低不平,他及时请机修工过来维修,确保了粉碎机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在经过粉碎、压滤、发酵、消毒等多个岗位历练过之后,凭借工作经验积累和高度的责任心,他“走马上任”车间工段长,担起了基层生产管理岗位。
  此时的他,并没有多了一分欣喜,他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2011年,他刚担任浓缩干燥车间主任,就负责并投入到新车间筹建、设备选型等工作上。
  车间选型安装的流化床喷浆造粒机是设备“主力”,不仅结构精密,还需要数控操作。现场安装调试时,厂家反复调校都不能达到生产理想状态,出料口出来的物料颗粒粗细不均,难以达到厂里标准要求。
  “那时真觉得压力很大,半夜都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说。
  为了尽早让设备投产,沈玉林对设备进行原理摸索,试运行观察记录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着手进行改进。在经过放大喷枪口径、改变原材料配比、增强物料混合黏度,以及额外增加一套振动筛等一系列尝试后,设备终于调到了理想状态。
  如今,作为车间生产带头人的他,依旧很少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他觉着,搞生产的,身上担子重,责任更重,休息更多时候是一种奢望。
  去年,他作为集团先进模范之一,有幸参加了由集团公司组织的先进模范遵义五日游,难得放松了一回。

作者: 升华集团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right (C) 2000-2009 版权所有 升华集团 | 技术支持 南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