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第四版
3上一版      
· 橙子
· 惊喜力
· 家法藏智慧
· 人不争岁月
· “朋友圈”里的故事
 
3上一篇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还原        

“朋友圈”里的故事

      一个月前,有一位多年不联系又没有特别交情的儿时伙伴突然加我微信,我以为她可能要集赞或需要投票。加了微信后,我下意识地去看她的微信“朋友圈”,原来,这姐们是做微商的,把我当成潜在客户了吧。这下我心想,反正决定权在我,不管她怎么忽悠我,我都不会买她的东西。
  其实是我误会她了。这一个月来,这位小伙伴除了每天在“朋友圈”里晒上两三条关于她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成果外,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几次三番地来“忽悠”我买东西,反而我在她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人间最平凡,最温暖的亲情,深深地被感动了。她跟我差不多大,在杭州上班,也嫁在那里,儿子两岁了,平时跟老公孩子住在杭州。小时候我和她没有太多交集,也不太了解她是怎样的一个人。自从我们成了微信好友,我隔三差五就能看到她“朋友圈”的动态,几天下来,我发现她的“朋友圈”里有着一种亲情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正是我们年轻人需要提倡和学习的。
  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也有一份可观收入,时间自由的好工作,但她的“朋友圈”里晒得最多的不是夫妻之间的秀恩爱,也不是办公室里的八卦笑话,而是她与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我这位可爱的小伙伴表面上看起来独立有个性,但内心对老家,对父母有着非常细腻的情感。她说,虽然在杭州有房,但只要一到法定假期,她就一定会回老家来看父母,给父母买点他们平时难得吃到的零食、水果,这是她上班以来多年的习惯。有时就算老公加班,她也会把孩子暂时交给公婆,然后一个人坐高铁回德清,再转乘公交车回老家。
  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一个人回家的时候,到了老家汽车站,她爸爸就会开着摩托车来接她,从那一刻开始,她的微信就开启了回家刷屏模式:回到家,先晒一桌爸妈特地为迎接她做的家常菜,熟悉的味道让她垂涎已久;吃完饭,再晒晒自家小院里的各种植物,前段时间她爸爸发短信告诉她,枇杷树上的枇杷都被鸟啃烂了,剩得不多了,让她赶紧回家来吃枇杷;晚饭后,茶几上摆满了她带回来的水果,跟爸妈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给他们看看儿子的近期照片。记得端午节回家那天,她还收到了家里长辈给儿子买的衣服,还有带防蚊效果的中药福袋,这些小事,她都用心记录在她的“朋友圈”里了。
  我之所以会如此详细地记得小伙伴在“朋友圈”里发的这些信息,是因为我和她是同一类人,最喜欢从平凡中提取一点一滴真挚的亲情,最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分钟。看着她的“朋友圈”,就像看着一部微型小说,时常引起共鸣,有时也会反省自己,是不是对家人的关心不够,是不是太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身边亲人的感受。
  这就是我最近在“朋友圈”读到的最简单,最真实的小故事。朋友们,不要吝啬表达,语言也好,无声的文字也好,实际行动更好。如果能让我们最重要的人经常看到或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这不是一件很快乐,很美好的事情吗?

作者: ■ 姚秋月
3上一篇  
      
Copright (C) 2000-2009 版权所有 升华集团 | 技术支持 南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