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第四版
3上一版      
· 变化,从《路》开始……
· 此时无墙胜有墙
· 过 客
· 信 仰
· 我的田园生活
 
下一篇4  
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还原        

变化,从《路》开始……

      1977年12月,浙江高考作文从《路》开始,那年我二十。当时,国家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路,而我的人生也刚好从此起步。今天,已经记不得那时笔下之《路》写了什么,但毕竟这是人生第一次正式考试,与《路》相遇,便记住了这档子事。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也就从这时开始,我似乎明白了要走出一条路,是需要工夫的。
  我村地处水乡泽国,出门靠摇船,出村须拉渡。到三里外的小镇,先过拉渡船,而后步行走,经一条羊肠小道。那里,两侧全是茂密的桑树,每年的五六月间,便成绿色“隧道”,晴天满地灰尘,雨天满路泥泞。它的存在,完全证明了“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句话。我在这条小道,走完了初中,通过了高中,最终跳出了“农门”。
  记得自己高中即将毕业的时候,一帮同学,坐在满天星星下的球场上,享受着夜间凉风,漫无边际地瞎猜未来的种种“可能”:那一条条泥泞的小路什么时候可以改变?河港交叉的家乡什么时候修筑公路、开通汽车?走上社会是否会有“工作”(指离开农活的岗位)的滋味?漫漫人生在三十年后将会是什么样子?等等。现在想来,这些想法与设问,纯属“年轻狂妄者猜想”,因为现实与“猜想”的距离实在太远了!但让底层知之甚少的百姓不曾料到的是,即便它是“狂妄者猜想”,在不久以后的一年多时间,就显现了一丝丝“曙光”:中国正在形成符合自己的新思路。
  离家求学的日子是多情的,尤其是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有点魂牵梦萦。好在父亲识几个字,能经常把村里的变化,哪怕一点一滴,也要通过书信的形式,一五一十地告诉我,这使我在心灵上得到了安慰。有一次,父亲来信说,“村西的拉渡船北边要造桥了”、“通往小镇的路要浇筑1.5米宽的水泥路了”。知悉此息,我激动不已,便以想象式思维写下短诗《凤凰的铃声》,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如今,家乡的面貌已经彻底被改变,那条羊肠小道早已难觅踪影,水乡泽国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等级公路网;而我的人生之路也走过了“一晃长大”、“二晃变老”的过程。四十年后看今朝,过去的时段,在历史长河中,则是“沧海一粟”,“弹指一挥间”;而对一个人而言,即使他能够活到百岁,已占居近二分之一大好时光。但社会也好,人生也罢,就是在这个可以断代的时间概念里,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变革或重新开创所带来的变化,足以证明中国道路选择的合理性。也许,正是大环境的这种“天翻地覆”,才有个体人生之路的优化,我想二者之间是必然的。
  人生旅途没有捷径,每个人手中都有自己的方向盘,不论是英雄还是凡人。脚上有鞋,底下走路,它可以步行在鸡犬相闻的乡间,也可以行游在繁华靓丽的都市,只要锲而不舍,不管在哪里,或许,有那么一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会霍然发现:原来我所走的道路竟然如此宽广!

作者: ■ 罗永昌
下一篇4  
      
Copright (C) 2000-2009 版权所有 升华集团 | 技术支持 南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