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第二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 阵痛之后转型意志更坚定
· “强制造”夯实发展根基
· 房地产控节奏“去库存”
 
下一篇4  
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还原        

阵痛之后转型意志更坚定

      2011年6月10日下午2时许,随着车间电力总开关的关闭,升华拜克黄霉素产品正式淘汰。企业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都有其长远打算的,但黄霉素产品的淘汰出局非同寻常,它体现了升华转型升级的决心。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升华拜克母公司在环保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粗略估计高达1.7亿元,每年的运行费用也有5000多万元,相当于“吞食”掉整个升华拜克去年全年利润的30%。
  云峰新材前几年一直被“招工难”所困扰。在家居、地板等产品开发成功之前,该公司主要生产贴面板、细木工板等装饰建材。一走进贴面板生产车间你会看到,密密麻麻的都是人,而且是纯手工作业,薄如发丝的木皮一条一条地由两个员工贴在基板上。最多的时候,该公司有2200多名员工,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外省籍员工。
  更大的压力来自市场同质化竞争与产品制造环节的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益。由于同行企业的盲目扩张,再加上市场需求不足,许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即使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在竭力推动“去产能”,进展和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观察。
  一条道路走到黑,抑或转型升级。这是许多企业经营管理者面临的抉择。升华选择了后者——转型升级。
  事实上,转型升级已提了好多年。早在2006年前后的,中央就提出转型升级,说明高层已经看到中国企业发展的现状。那时政府已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但许多企业并未看到这种现状,转型升级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升华也一样,我们自我感觉还可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深层次思考和认识自我。”集团公司董事长夏士林毫不避讳:部分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下降,虽然有些产品在当时称得上是高科技产品,但是在同质化竞争的大环境下,优势渐渐缩小,技术水平提升遇到了很大的“瓶颈”,装备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环保治理成本、能耗等居高不下,有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受“招工难”的困扰。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之后,宏观经济在低谷运行的时候,自身企业发展中的“软肋”也暴露出来。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012年开始,升华集团全面实施转型升级战略规划,提出了“调结构、抓转型、促升级、强基础”的工作思路,从组织结构的调整与转型着手,带动产品升级换代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作者: 升华集团
下一篇4  
      
Copright (C) 2000-2009 版权所有 升华集团 | 技术支持 南太湖